【勝綸勞資實務充】職場不法侵害預防與處理機制之最新修訂
- 勝綸法律事務所(勝綸管顧)
- 3月13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※本文彙整自114/2/21勞動部最新修法!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(第四版)!專家在線互動式Q&A 即時解答!(講師:程居威律師)
隨著職場安全意識的提升,政府持續修訂相關規範,以確保勞工在執行職務時不受到不法侵害。勞動部於今年二月上線的《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(第四版)》正是最新的修訂成果。本指引主要針對雇主如何預防、調查及處理職場不法侵害事件,提供具體規範與建議。
一、法規依據與修訂背景
本次指引的修訂係依據《職業安全衛生法》第六條第二項及《職業安全衛生設置規則》第324條之3。過去的規範已要求百人以上事業單位訂定不法侵害預防計畫。然而,因應近年發生的多起爭議事件,政府結合業界及專家學者意見進行修正,特別強化雇主於發生疑似職場不法侵害事件時,應如何進行申訴調查及後續處理。
二、不法侵害事件的定義與適用範圍
職場不法侵害是指勞工在勞動場所或與工作相關的情境下,遭受雇主、主管、同事、服務對象或第三方的不法侵害,導致身心安全受損。此類侵害包括但不限於:
肢體傷害 - 包括暴力攻擊、毆打等。
性騷擾與跟蹤 - 包括言語、肢體或網路上的不當聯繫。
精神霸凌 - 包括持續性辱罵、過度監督或不當指派工作。
其他違法行為 - 例如詐欺、脅迫等。
該指引適用於各行各業,但公務機關中的公務人員不適用《職業安全衛生法》,故適用上恐有疑義,但公務機關雇用適用《勞動基準法》的人員,則仍須遵守該指引。
三、雇主責任與預防機制
為確保職場安全,雇主應採取以下措施:
1. 建立職場不法侵害預防政策
企業應明確宣示「職場不法侵害零容忍」政策,並將其納入整體安全衛生管理。
雇主應以書面公告預防政策與處理方式,並提供教育訓練。
2. 設立申訴與調查機制
事業單位應建立標準申訴程序,提供申訴管道,如專用電子郵件、專線電話或通報表單。
接獲通報後應立即處理,確保公平公正,保護申訴人隱私。
3. 主管與員工教育訓練
主管及專責人員應接受關於不法侵害的處理方式與責任之教育訓練。
一般員工應接受基本的法律認知訓練,以便識別不法行為並通報。
四、調查程序與企業義務
當發生職場不法侵害事件時,企業應啟動調查與調處程序,並確保公正性與公平性,同時應注意保密義務。
1. 調查小組組成
若企業員工數超過100人,調查小組至少由3人組成,其中2人須為外部專業人士,專業人士建議為法律、醫護或心理專家。
若員工數未達100人,企業可由內部人員組成調查小組,必要時仍建議聘請外部專家。
2. 調查程序
企業應在收到通報後3天內成立調查小組,並於2個月內完成調查(必要時可延長1個月)。
調查過程中應確保申訴人與相關人員不受不利影響。
針對加害人及受害人應提供適當的保護與安置措施,如暫時調整工作環境或職務。
五、職場安全強化措施
除了調查與處理機制,企業應採取長期性的職場安全強化措施,包括:
改善職場安全設備 - 安裝監視器、警報系統等,以防範暴力事件。
提升職場文化 - 建立互相尊重的職場文化,減少衝突發生。
心理健康支持 - 提供勞工心理諮詢服務,以協助處理壓力與情緒問題。
六、違規罰則與法律責任
若企業未依規定建立不法侵害預防機制,勞動主管機關得依法裁罰。此外,若企業未適當處理不法侵害事件,受害勞工得依《民法》或其他相關法規向企業或加害人提出損害賠償。
七、結語
職場不法侵害事件不僅影響企業形象與員工士氣,甚至可能導致職業災害。因此,企業應積極落實預防措施,並確保所有員工都了解其權利與保護機制。未來,政府亦將持續推動相關立法,以確保職場安全與公平性。
對於企業而言,及早建立完整的預防與處理機制,將有助於降低法律風險,並提升員工信任感。
⏩如想進一步了解勝綸服務(法律顧問/勞務制度/企業內訓/專題講座/法律諮詢/訴訟委任)請洽
☎️勝綸法律事務所(02)2542-6860
🦸♂林柏成特助、🦸♂方一昕業務副理
或加入勝綸Line官方帳號 @SLLAW 私訊小編諮詢

.png)

留言